有些很丑的字算得上是书法吗?看完这些你或许有不同的定论
打个比方,演员和明星,有人喜欢小鲜肉,有人喜欢老戏骨。实力派虽然颜值不突出,但其实也挺好看、挺有味道的。
人的美丑有统一的标准,不然那么多人会照着类似的模板整?但大家都认为的美,是标准化的美。当所有美女都长成一个样的时候,还有人觉得美吗?如痩金体、田楷等就是典型标准化的美,一板一眼,一丝不苟。然而遗憾的是,书法却恰恰是一个非标准化的艺术,所以大家也知道,书坛主流上,并不以它们为最佳的榜样。
拿临圣教序举例,初临常常会不得要领,王羲之每点多异,万字不同,顾盼与俯仰,对立与统一,千变万化。但是转而临《赵孟頫临圣教序》,会觉得上手特别快,以为自己突然就进了二王的门了。实际上是在临赵孟頫,而非王羲之,赵孟頫是公认学二王最杰出的书家,他的杰出之处在于他将二王做出了总结,后人称之为二王笔法的“标准化”。
标准化的美固然易于接受,易于模仿。但失去了二王的险峻,失去了其哲学般的艺术性。二王最不好学也是这个原因,你很难找到明显的规律和标准,同一幅作品,同样的字,同样的笔画,都千变万化,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。这种美,我们会觉得是高级的美。
再说点题外话,书法和摄影一样,看上去最活跃,讨论最多,但其它艺术形式没有这么多人敢于指点江山,挥斥方遒,为什么?因为外行以为“门槛太低了”,是个人就会写字,是个人就会按快门,所以可以指手画脚,不懂装懂。
艺术并不只是用来让人赏心悦目的,纯粹让你赏心悦目舒舒服服的,叫爽文,叫《霸道总裁爱上我》,叫《穿越三国戏貂蝉》。有人喜欢这个,当然无可厚非,因为都看得过瘾。
我们为什么会去看《活着》,看《霸王别姬》,或者《鬼子来了》,是它们让我们很开心?很爽?反正是看得很难受,有时候甚至看完半天还沉浸在这种情绪里缓不过劲来。但我们却会说这些是优秀的作品,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好看。
为什么?因为艺术不是取悦,而是传达。更何况,书法一开始本来就是用来表达文字的。而经过历史的发展,它甚至超越了文字的藩篱,用线条,俯仰,顾盼,转折就完成了传达。
历史上被称为神作的,也往往传达着强烈的情绪。兰亭序传达的,是旷达,是魏晋式的放浪不羁。祭侄文稿传达的,是沉痛切骨,是悲愤交加。最典型的,要数李叔同的绝笔。我不敢说这算不算书法,但传达绝对是做到了,隔着屏幕你都能感受到震撼。
凡事不亲力亲为,怎么知道其中厉害?没有入那个门槛,何谈欣赏呢?它,不难看,只是你没有看懂。只有多看,多临,多学习,才能窥得其中奥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