围观:古代书法家的春节“朋友圈”!
岁末年初,春节将至,家家户户必做的事,除了看春晚、吃年夜饭、守岁,还有发朋友圈!在社交网络上发新年祝福,是现代人独有的贺岁方式。而古代的文人墨客们,独特的“发圈”方式,就是:写诗、题词、作画!
那么,到了的岁末年初之时,
书法名家们会发什么朋友圈呢?
一、苏轼的春节朋友圈
《新岁展庆帖》是苏轼写给友人陈慥的一封书信,作于北宋元丰五年(1082)正月二日。苏轼此时46岁,刚好是他书法创作的黄金时期。
苏轼《新岁展庆帖》
释文:
轼启:新岁未获展庆,祝颂无穷,稍晴,起居何如?数日起造必有涯,何日果可入城。昨日得公择书,过上元乃行,计月末间到此,公亦以此时来,如何何如?窃计上元起造,尚未毕工。轼亦自不出,无缘奉陪夜游也。沙枋画笼,旦夕附陈隆船去次,今先附扶劣膏去。此中有一铸铜匠,欲借所收建州木茶臼子并椎,试令依样造看。兼适有闽中人便,或令看过,因往彼买一副也。乞蹔付去人,专爱护便纳上。余寒更乞保重,冗中恕不谨,轼再拜。季常先生丈阁下。正月二日。
信中主要是说:
我们新年没有约上,估计元宵节之后,我的新家装修完工,哥几个来我家聚会!(还有一些琐事儿)
《新岁展庆帖》因第一句的“新岁未获展庆,祝颂无穷”而赫赫有名。下笔自然流畅,劲媚秀逸,笔笔交代分明,精心用意。
虽然是书札,却写得非常精致,字的入笔、收笔、牵连交代分明,是苏轼由早年书步入中年书的佳作。
二、米芾的春节朋友圈
《元日帖》是北宋书法家、画家、书画理论家米芾的作品,是其草书九帖之三。米芾行书功力最高,但草书有独特意韵。这件《元日帖》,就代表了他草法的高度。
米芾《元日帖》
释文:
元日明窗焚香,西北向吾友,其永怀可知。
展《文皇大令》阅,不及他书。临写数本不成,信真者在前,气焰慑人也。有暇作谱,发一笑于事外。新岁勿招口业,佳。别有何得?泗戎东下未?已有书至彼,俟之。
《元日帖》的特点是字间很少连绵,但能做到首尾相接,左右呼应,若行若藏,使得布局自由不凌乱。
这条“春日朋友圈”大意是:
今天,把《文皇大令》翻出来看看,原帖写的太好了,想临摹又不敢下笔!
这幅帖的笔意极尽变化但无浮华,露锋起笔,顿挫起伏,变化轻重,这样便呈现一种天然真易的状态。
小提示:古人的“元旦”就是现在的“春节”哦!
元旦,自汉武帝起为农历一月一日,中华民国起为公历1月1日。1949年起,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“元旦”,为新年;因为农历正月初一在立春前后,所以农历正月定为“春节"。
三、唐伯虎的春节朋友圈
唐寅,唐伯虎,江南四大才子之一。也是一位集诗、书、画“三绝”于一身的多才多艺的艺术家。唐寅的书法上溯晋唐,他早年书学怀仁集王羲之的《圣教序》,兼师李北海和欧阳询,深受元代赵孟頫影响。
唐寅此卷书写的时间应在四十岁以后,那时候他还住在苏州吴趋里,但弟弟唐申已经和他分家,老婆小何也离他而去,日子过得十分拮据。
唐寅自书诗《除夕七律》
释文:除夕
紫烟塞屋罐鸣汤,两岁平分此夜长。
鬓影鬅鬙灯在壁,壮图牢落酒浇肠。
命临磨蝎穷难送,饭有溪鱼老不妨。
扫地明朝拜新岁,吴趋且逐绮罗行。
这是一个单身汉的除夕,即使他此时穷困潦倒,但仍对来年抱有希望。
文章大意是:
一个人的除夕夜太漫长了。水烧开了,屋里都是烟。过得有点邋遢,但幸好还有鱼和酒。赶紧起来打扫卫生,马上就是新年了,希望明年能过得好点。
四、陆云的春节朋友圈
陆云(262-303),字士龙,吴郡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,三国时东吴大将陆逊之孙,陆机之弟。他年少时即有文采,因其文学成就而与其兄陆机并称为“二陆”。
陆云《春节帖》
释文:晋陆云书。
三月十六日云白:春节余不适,得示,知足下平安。为思面。未知何由。如何信数之及卿,既清邃可之,经高言人钦之,当令征南取之也。
这幅帖的大致文意是:
春节这会儿,终于空下来了,很久没见到你,很想你。真羡慕你在老家,可以和朋友出去玩,我就只能写写信,记得给我回信!
五、文徵明的春节朋友圈
文徵明,江南四大才子之一,同时在诗、文、书、画方面,无一不精,人称“四绝”。他在书法方面取得的成就在当时几乎是无与伦比的。行、草、隶、篆各体皆工
左 文徵明《元旦有感》 | 右 文徵明《元旦朝贺》
两篇文章非常相似,大意是:过去,我也曾在灯火通明的皇宫里,欣赏歌舞。现在却离的那么远,有才华的人,却得不到赏识,好气。还是写诗题词作画,比较适合我。
文徵明仕途坎坷,所以沉浸书画,不仅是表现轻权贵的气节,也多少是李广难封的郁郁不得志。
(以上文意解读,是小编搜集资料后的个人理解,
如有不同看法,可以在评论区讨论)
透过5位书法家的5幅书法作品,5条“新年朋友圈”,我们能看见:不同时代的年岁更迭,各有千秋的新年景象。我们感受到:不同人的心境感悟,对亲友相聚的期待,对过去的告别缅怀,对来年的展望期许。
书法家书法名师 :太突然了
书法家书法名师 :还行吧